情感化的豆瓣
从北京的upa年会回来,用在候机厅和地铁上的时间大致看完了《情感化设计》。这本书或者交互设计的概念让我对网站有了新的期盼。
书中提到——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:本能的、行为的和反思的。
我的理解:
需要分享,需要获取信息,需要沟通是本能的。
访问的方式,使用鼠标的习惯,对于页面布局的视觉是行为的。
通过交互手段,对网站产生信任和依赖是反思的。
理解的实例:豆瓣
说明:豆瓣很巧妙地利用了这3点,从而达到很好的交互体验。
本能的:阅读,获取知识是人类本能的需求。
行为的:评论,对知识(书籍)的整理、列表、分享是在阅读之后的需求。
反思的:分享之后,评论之后,小组之后,对知识情感化,进而产生反思的大脑深度认识。
豆瓣通过书籍——这个很本能的物体,让用户经过一系列web2.0方式的行为对豆瓣这个网站产生很反思的化学反应。豆瓣的成功源于此!
昨天去书城,进一步验证了我的想法:一个个书架上排列的书,每个人花在阅读上的时间,这些时间是如此的情感化,记忆化,具有强烈的反思冲动。书籍内在具有的价值通过豆瓣抛砖引玉的推荐,让用户的本能,行为和反思都得到了满足。
未来的网站将会越来越情感化。冰冷的信息罗列和混乱的布局将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“人”的网页。